在西宁市“蜗牛之光”咖啡体验馆,20岁的孤独症青年郑宏第一次接触咖啡制作,这对他来说是全新的体验,也是很大的挑战。
从称粉到压粉,再到萃取……咖啡制作过程中,郑宏偶尔会搞错顺序,或卡顿在某个环节。咖啡师袁志鹏在一旁小声提醒。
袁志鹏说,他教很多人做过美式咖啡,与其他人不同,郑宏学习过程中很少给予反馈,需要多次重复练习和互动才能让他逐渐熟悉流程,“教学节奏、讲话语序都要放慢,尽量与他同频”。
“蜗牛之光”咖啡体验馆负责人王静在一旁不断鼓励:“小郑再给我也做一杯咖啡吧”“现在做得越来越好了”……郑宏没有说话,只是点点头便开始新一杯的制作。
“他们的反馈有时就是很简单,但旁人的夸奖和纠正他们是知道的,自己的进步也知道。”王静说,2023年6月她将这家店盘下,打造西宁市首家心智障碍残疾人咖啡体验馆,并作为当地残障人士的辅助性就业基地,吸纳从社区、街道、残联等部门推介来的适龄、有就业意愿的心智障碍者,为他们提供就业安置场所。
王静不仅是机构负责人,也是青海省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主席。从她接触第一个心智障碍患者到现在已有15个年头。那时,王静刚大学毕业,在一家早教机构当老师,班里有一名孤独症孩子。随后,她便开始接触这类群体,钻研特殊教育、儿童心理教育等,在多个省份的康复机构见习,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更多有需要的家庭。
2013年,王静创办了一家孤独症康复中心。截至目前,机构帮助500余名心智障碍儿童接受康复训练。如果说小龄心智障碍孩子更多需要特殊教育和行为干预训练,对已成年的心智障碍群体而言,就业和生存就是他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心智障碍人群就业率低,就业难度大。过去我们在残联下设的辅助就业中心承接手工艺品制作的项目,如今我们拓宽思路,在咖啡体验馆等辅助性就业基地中融入心智障碍群体社会化训练,吸纳爱心组织参与辅导培训,挖掘每个人的亮点,让他们有更多展示自我、实现价值的机会。”王静表示,之所以叫“蜗牛之光”,就是希望来这里的孤独症患者及其家人看到,他们的前路是有光的。
上一篇: 自闭症儿童运动能力评估:坐、站和跪
下一篇: 自闭症孩子不喜欢嚼东西怎么办
您好!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