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物品主动提问:“这(那)是什么?”
1、目的:考察自闭症儿童主动使用“这(那)是什么?”疑问句型提问的能力。
2、要求:
孩子能对物品信息感兴趣并主动使用“这(那)是什么?”疑问句型提问,包括看着对方的眼睛、主动使用“这(那)是什么?”疑问句型提问,并得到他人的回应3个部分。
建议教师创设情境。例如,教师上课分发动物图片的教学材料后,孩子能看着教师的眼睛主动问“这是什么?”,教师指着图片回应说“这是小马”。情境应自然,可在自然的教学、游戏、日常环境中测试和直接观察,不要采取刻意的现场测试。
3、标准:
⑴ 通过:独立完成条目全部内容且表现稳定。
⑵ 部分通过:在提示下,完成该条目部分内容;或不能持续稳定表现该条目内容。
⑶ 无法通过:即使在提示下,也无法完成该条目内容。
四、对地点主动提问:“在哪里?”或“去哪里?”
1、目的:考察自闭症儿童主动使用“在哪里?”或“去哪里?”疑问句型提问的能力。
2、要求:
孩子能对地点信息感兴趣并主动使用“在哪里?”“去哪里?”疑问句型提问,包括看着对方的眼睛、主动使用“在哪里?”“去哪里?”疑问句型提问,并得到他人的回应三个部分。
建议教师创设情境。例如,在阅读绘本故事托马斯火车时,孩子能看着教师的眼睛主动问“托马斯要去哪里”,教师回应说“去某地”;在阅读绘本故事龟兔赛跑时,孩子能看着教师的眼睛主动问“乌龟和兔子在哪儿?”,教师回应说“在山上”。情境应自然,可在自然的教学、游戏、日常环境中测试和直接观察,不要采取刻意的现场测试。
3、标准:
⑴ 通过:独立完成条目全部内容且表现稳定。
⑵ 部分通过:在提示下,完成该条目部分内容;或不能持续稳定表现该条目内容。
⑶ 无法通过:即使在提示下,也无法完成该条目内容。
您好!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