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一所以“平等、尊重、公益、全纳、融合、循环”为理念的星淘淘公益体验店,在济南南部山区正式开门营业,旨在探索孤独症群体社会融合及就业道路。
当日上午,七八名身着统一服装的孤独症患者,在老师的陪伴下,站在店门口热情地向参加开业仪式的志愿者们打招呼。
走进星淘淘公益体验店,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一间闲置仓库。经过精心装饰与改造,原本空旷的空间被巧妙地一分为二:一半化身为整洁明亮的超市式销售区域,另一半则成为井然有序的操作间。销售区域内,书籍、衣服、生活用品、玩具等商品分类明确,整齐摆放。每一件商品都经过细致的清洁、整理和消毒,还统一贴上了价格标签。
“这些商品大多来自爱心人士的捐赠。”星淘淘公益体验店创始人张洪波介绍,“我们将爱心单位或个人捐赠的闲置物品,交由残疾人、特殊群体人员进行处理,让它们重获新生,变成爱心商品对外销售。而销售所得,将全部用于辅助残疾人就业培训、孤残儿童养育、弱势群体帮扶等公益事业。”
事实上,这种“慈善超市”的运营模式在上海等地已发展成熟。它就像一个充满善意的循环系统:爱心人士捐出闲置物品,残疾人及特殊群体通过劳动赋予这些物品新价值,随后物品在“慈善超市”中完成流转,最终抵达有需要的人手中。在这个过程中,闲置物品实现了再利用,孤独症群体也获得了就业机会,真正做到了一举多得。
开业当天,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表达着对星淘淘的支持。体验店内热闹非凡,不少生活用品的货架很快被清空。一位志愿者一次性购买了二三十件商品,笑着说:“这些东西都很实用,价格也实惠,更重要的是,每一次购买都是在做公益,何乐而不为?”到店的人几乎都满载而归,他们带走的不仅是商品,更是一份对特殊群体的关爱与支持。
星淘淘公益体验店的开业,仅仅是探索 “慈善超市” 运行模式的起点。张洪波介绍,作为一名孤独症患者家长,她希望找到一条路,能陪伴这些孩子们终生。
将来,张洪波和团队计划进一步完善店内的运营管理,拓展商品种类与来源渠道,让更多闲置物品能够在这里焕发新生。同时,他们也希望通过星淘淘,为更多孤独症群体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帮助他们提升职业技能,增强社会融入感。
上一篇: 孤独症儿童的仿说和命名能力评估
下一篇: 如何引导孤独症孩子与兄弟姐妹的相处?
您好!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