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上午,2025年泉州市首场孤独症家长喘息活动——“星星的花花世界”在市区芳草园举行。
“以前我们母子好像是‘焦虑的妈妈和崩溃的孩子’,现在我会花更多时间去思考儿子的未来。”王妈妈说。
去年,为了让16岁儿子小斌(化名)接受更好的康复训练,王妈妈带他从南安来到市区租房。丈夫在外打拼养家,王妈妈照料小斌生活和康复的点滴。
“记不清有多久没看书,多久没睡过一个好觉。”想让小斌接受更多样的康复训练,是王妈妈去年报名参加喘息服务的初衷。而她放弃工作,将每天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后,自己也想休息一下。
最初小斌有些抗拒和人接触,不理人。在老师的耐心引导下,小斌渐渐走出自己的小世界,和身边的小伙伴互动。
“看到他快乐,我更快乐。”王妈妈说,当自己情绪稳定了,小斌的状态也越来越好。她也积极参加家长读书会、音乐疗愈课等,放松身心的同时,也收获了很多孤独症干预的好经验。
“多增长自己的见识,才能更好计划孩子的未来。”王妈妈表示,当自己不再沉浸在烦恼的情绪中,日子就不是一天天熬过去,而是有了更多期盼,给自己多一点社交的空间,也让孩子看到更远的世界。
“有的家长刚参加时,因难以接受孩子患有孤独症,有较多回避行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超思是去年喘息计划服务的任课老师,她发现部分家长因长期面对照护孤独症患儿的压力,缺少科学有效的照护技能和个人空间,身心疲惫。
2024年,泉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共开展72次喘息服务,服务18岁内的孤独症少年儿童及家长823人次。通过“亲子同调”的创新喘息服务形式,组织孩子进行沙盘游戏、感统训练、音乐律动、手工技能培训等,带动家长参加读书会、音乐疗愈和针对孤独症儿童的中医推拿技能学习。
一个半小时里,家长可以放心把孩子交给专业老师引导和看护,得到情绪的释放,通过音乐治疗、人际交流等为身心解压。喘息服务活动会将孩子的课程与家长的疗愈课程同时进行,不定期组织DIY蛋糕、泡泡花手工制作、非洲鼓音乐律动体验等亲子互动课,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体验中提升孤独症儿童的沟通能力。
5月18日上午,20组孤独症家庭在芳草园喘息活动现场学插花、品甜点,享受亲子同乐的欢乐时光。
据不完全统计,泉州孤独症患者有1万多人,他们的背后是经年累月默默付出的家长。为了给孤独症家庭提供喘息机会,在市残联、市委社会工作部、团市委、市妇联的支持下,自18日全国助残日起,每月第二个周末,促进会将在全市范围内发起孤独症家庭喘息活动。在各县市区设立喘息活动的定点服务社会组织机构,喘息日当天提供专业陪护,配套开展家长喘息活动、家庭关系调适、心理疏导沙龙、康复技能培训、就业创业分享等内容。
“一次茶话会、一场读书沙龙,都有助于让家长稍作休息。”主办方会探索短期寄养、日间照料、居家喘息服务等多元化喘息服务模式,并根据家庭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服务时间和内容。
上一篇: 全国首个关注孤独症群体慈善信托在广州发布
下一篇: 自闭症儿童沟通特点是什么?如何与之沟通?
您好!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