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感统训练,要遵循兴趣性原则。
训练是具有一定训练周期的综合干预过程,需要训练对象克服一系列困难,比如劳累、重复单调引起的心理疲劳等。对于成人而言,可以凭借毅力克服疲劳,但对于孩子,特别是自闭症儿童,他们可能对训练“感兴趣”,但却常常在训练时半途而废,因为他们的兴趣持续时间很短。一些低龄孩子或者伴有认知缺陷的孩子很难理解“坚持”对他意味着什么。训练中常常听到一些康复训练师的无奈之声:“这孩子怎么是这样!没做几下就不做了”,或者“一会儿做这个,一会儿做那个,你究竟想干什么!”其实,这是一个处理“训练”与“兴趣”的问题,是训练师在开展每一次训练活动时需要调控的问题,也是从业者在其生涯中需要长期总结和研究的课题。
一、坚持“兴趣”为主导
自闭症儿童的一切教育和训练活动都特别强调“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只有孩子积极参与,才能让感统训练取得成效。如果孩子对训练项目某些环节做不到位,训练人员在训练时也要尝试使用一些趣味的策略,让被动的训练变成主动的训练,提高孩子对技能的把握能力,体味训练的快乐,适时改变是提高训练兴趣的基本策略。可以尝试改变训练形式,不能一味地采取强迫方式或刻板地按“计划”行事,可在无意中练习孩子原来做不到的操作。
可以尝试调整项目顺序,难易间隔分布。活跃训练环境的气氛,如与之交谈、设置背景音乐、讲小故事或出一两个脑筋急转弯题目等,以提高孩子的训练兴趣。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当孩子感受到身体各部位的相互协调能力在改善,感受到统整信息能力在增强时,就会对感统训练充满兴趣、自信和期待。
二、有效处理“重复训练”与“兴趣”的关系
如同一般的教育活动一样,自闭症儿童的感统训练同样需要处理“重复训练”与“兴趣”的关系,使兴趣成为训练的一种推动力。如果仅考虑兴趣而缺乏必要的重复训练,那么,训练强度不足,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反之,如果单纯注重训练,忽视兴趣,就是僵硬死板的按让孩子按照要求来做,那么孩子就成了提线木偶,被动地完成训练程序。孩子成为执行指令的机器,出现逆反心理在所难免,这无益于训练。
实践中,常常会观察到将训练变成无奈的“走程序”的情形,孩子、家长、训练人员各方人士均承受不少煎熬。因此,在每一次训练过程中,特别是重复性训练活动,训练人员要密切关注孩子训练时完成操作的心理、行为状态,如对集中性、勤奋程度、主观性动作完成质量、各项目环节的衔接等必须加以调整,让孩子在每一次训练过程中兴致勃勃,收获满满。兴趣与重复训练如同糖衣与苦药,只要很好地调动孩子的兴趣,即使枯燥的训练,孩子也会积极尝试并努力完成好。
以上就是自闭症儿童感统训练的原则:兴趣性,由99自闭症网为您整理。
上一篇: 自闭症儿童感统训练的原则:针对性
下一篇: 自闭症儿童感统训练的原则:快乐性
您好!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