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治疗方法 / 自闭症社会故事法的理论基础
返回

自闭症社会故事法的理论基础

浏览次数:181 分类:治疗方法

自闭症社会故事法的理论基础

社会故事法是美国自闭症专家卡罗尔·格雷(Carol Gray)于1991年提出的,它通过说故事的方式,向自闭症儿童仔细地描述一个特定的社交处境,让他们明白在处境中应有的行为,从而引导他们模仿正确的社交行为和态度。

社会故事法主要针对自闭症儿童的核心障碍之一——社交沟通障碍,以故事形式展开干预。在写故事和说故事的过程中,以患儿为视角,为他们描述不同的社交场合中适当的或者可能出现的行为及态度,以及他人对这些社交行为的反应,从而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社交行为和反应。

作为一种认知取向的干预方法,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提出的两种理论成为社会故事法的主要理论基础。

Baron-Cohne等提出的心智理论观点认为,自闭症患者社会能力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在于心智解读能力的缺失,即患者缺少准确体察和推断他人心理状态的能力,因而无法做出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反应。

Hobson等提出的感情认知障碍说认为,自闭症患者的本质性障碍不是知觉障碍,而是人际感情认知障碍,即他们无法理解他人的感情及多样的表现形式。这些理论的共同点在于,自闭症人士社会功能损害的主要原因在于情绪情感认知方面,即对他人的行为、情感和动机等方面的信息无法进行正确的加工和理解,由此导致他们的不符合社会期望的行为方式。

社会故事法在国外及中国台湾地区的研究对象,年龄介于3-15岁之间,针对小学阶段的干预最多,实验研究对象以轻度或高功能自闭症为主,干预目标主要集中于减少研究对象的不适当行为、增进研究对象的生活自理技能。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外的大部分研究都有成效,且效果明显。

从教学方式来看,社会故事法通过日常说故事的形式,帮助自闭症儿童构建“社交数据库”,通过朗读、伴读、讲解、模仿、角色扮演、实地练习等方式,把社交常识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儿童,增进他们对社交情境的理解,使他们在面对相似情境时能主动地、自发地做出恰当的行为。

以上就是自闭症社会故事法的理论基础,由99自闭症网为您整理。

-------------------------------------

特此声明:本网站中的所有文章均由自闭症专家、医生、康复机构、特教老师、自闭症孩子的家长原创,或其他网站授权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客服或注明出处。如果这些文章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

http://www.99zbz.com

您好!请登录

点击取消回复

    个人中心我的 分类 购物车 我的足迹足记

    在线客服x

    客服
    回到顶部

    购物车

    X

    我的足迹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