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心理理论缺陷理论(一)
返回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心理理论缺陷理论(一)

浏览次数:175 分类:新闻资讯 分类:星爸星妈 分类:育儿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心理理论缺陷理论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心理理论缺陷理论是怎样的呢?具体如下:

一、理论缘起

1978年,Premack及其同事在《行为与大脑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黑猩猩有心理理论吗?》一文,首次提出了心理理论(TOM)这一术语。他们指出:个体将心理状态归因于其自身以及他人,这样一种推理系统应被视作一种理论,首先是由于这类状态并非直接可见,其次是因为该系统不仅能够被用来预测自我的行为,还能预测其他个体的行为。

心理理论是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出的一种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理解能力。如果个体的心理理论能力发展较好,他就能够推断出导致行为的全部心理状态,包括信仰、欲望、意图、想象、情绪等。良好的心理理论不仅对儿童的语言和情绪理解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而且对其游戏、同伴交往和社会适应等社会行为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心理理论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发挥着重要功能。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拥有良好的心理理论,就能使个体更好地操作与控制日常的社会环境,较为准确地预测他人和自己的认知及情感状态,并协调相互之间的关系。

为了探索正常发展过程的本质,病理心理学家通常会将同时正常发展的一些心理过程分离开来,以便有利于对复杂功能的分析,即使在有明显异常的发展情况下,也能够识别那些彼此相关联的心理过程。因此,在对孤独症患者的研究中,一些研究者把关注重点放在心理理论的特殊缺失上。

二、基本观点

Baron-Cohen等人提出了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心理理论的特殊受损理论”。他们认为患儿在社交、沟通及想象方面存在着严重问题,这些问题都与心理理论的特殊受损有关。该理论聚焦于社会认知损伤层面,认为患儿的心理理论发展异常,致使其自身难以理解他人的观点或兴趣,无法有效识别他人的交际意图,最终导致社交缺陷。

正常发展个体心理理论的发展遵循六个步骤:不同欲望(理解不同人想要的东西不同)、不同信念(不同的人可以对同一件事持有不同的态度)、知识获取(看不见导致不知道)、错误信念(是否把错误的信念归因于他人)、隐藏情感(用虚假的面部表情来掩饰真实的感情)和讽刺(信息的本意可能不同于其单词的字面意思)。研究证实,孤独症儿童的社交缺陷与其心理理论在上述这些步骤上的缺损有关;其心理理论的发展时间要晚于正常儿童,发展顺序也与正常儿童存在差异。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核心特质就是社交沟通问题,心理理论能力的缺失可以解释患儿在社会交往、人际沟通中的种种表现,如被动交往、不会撒谎、固执、移情能力差等。

以上就是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心理理论缺陷理论,由99自闭症网为您整理。

-------------------------------------

特此声明:本网站中的所有文章均由自闭症专家、医生、康复机构、特教老师、自闭症孩子的家长原创,或其他网站授权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客服或注明出处。如果这些文章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

http://www.99zbz.com

您好!请登录

点击取消回复

    个人中心我的 分类 购物车 我的足迹足记

    在线客服x

    客服
    回到顶部

    购物车

    X

    我的足迹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