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上学 / 我国孤独症儿童教育安置形式的发展历程
返回

我国孤独症儿童教育安置形式的发展历程

浏览次数:112 分类:上学 分类:上学就业 分类:新闻资讯

我国孤独症儿童教育安置形式的发展历程

我国孤独症儿童教育安置形式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呢?

我国对于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起步较晚。1982年,南京脑科医院儿童心理卫生指导中心的陶国泰教授发表论文《婴儿孤独症的诊断和归属问题》,首先报告了被确诊为孤独症的4例儿童。一直到1992年,对孤独症的相关探索仍集中于医学领域,对孤独症儿童的教育与干预还没有进入公众的视野。

随着孤独症儿童人数的增加和对孤独症认识的增强,孤独症儿童的特殊教育开始受到重视。1993年,北京成立了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并于1994年正式开展对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训练工作。1994年7月,国家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司委托北京市教育局进行孤独症儿童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训练实验,这是我国首次进行有组织、有领导、有目的、有计划的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训练实验。

北京相继成立了一些公办、民办的孤独症儿童教育机构,如丰台区培智中心学校成立的孤独症儿童专门训练班以及民办的星星雨教育研究所。1996年5月,国家教育委员会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颁布了《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九五”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对综合残疾、孤独症等残疾儿童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扩大教育训练规模。此后,全国各地开始孤独症儿童的教育研究工作。

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全国一些大城市中的培智学校、普通学校、幼儿园开始吸收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到了200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指出,“逐步解决……孤独症等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问题”。2009年,中国第一所公立全日制孤独症学龄教育学校广州市康纳学校正式成立,该学校专门为14岁以下的孤独症儿童提供义务教育和早期教育。2012年,福州市也开办了公立孤独症学校-福州市星语学校,专门为12岁以下的孤独症儿童提供义务教育。

2013年,卫健委联合中国残联印发《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规范(试行)》和《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试点实施方案》,试点建立健全0-6岁儿童孤独症等5类残疾筛查、诊断和康复教育的衔接机制。为了满足更多孤独症儿童的需要,2014年,教育部、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中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试点建设孤独症儿童少年特殊教育学校(部)”。专门的孤独症学校可以从环境创设、课程设计以及教学策略等多个方面考虑孤独症儿童的特点,有利于孤独症儿童的发展。

“十三五”期间,我国的特殊教育在校生由2015年的44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88万人。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5. 8万名残疾学生进入高等院校就读,每年1万名残疾人进入大学读书;2020年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由2015年的23. 9万名增加到2020年的43. 9万名,增长83. 6%;50%的残疾学生在普通学校就读。

以上就是我国孤独症儿童教育安置形式的发展历程,由99自闭症网为您整理。

-------------------------------------

特此声明:本网站中的所有文章均由自闭症专家、医生、康复机构、特教老师、自闭症孩子的家长原创,或其他网站授权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客服或注明出处。如果这些文章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

http://www.99zbz.com

您好!请登录

点击取消回复

    个人中心我的 分类 购物车 我的足迹足记

    在线客服x

    客服
    回到顶部

    购物车

    X

    我的足迹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