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产生原因 / 自闭症的神经机制
返回

自闭症的神经机制

浏览次数:151 分类:产生原因 分类:新闻资讯

自闭症的神经机制是怎样的呢?

自闭症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认知神经科学的飞速发展使研究人员能从脑结构与功能的角度来探索其内部机制,以更好地理解自闭症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性障碍,主要表现为沟通与社会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重复刻板行为,常见于男性。调查结果表明,自2010年以来,自闭症的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逐渐升高,已经达到1/160。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在2014年公布的数据,在美国8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已经达到了1/68。我国至今仍没有关于自闭症的全国性普及调查,根据部分地区的调查发现,近年来自闭症的患病率在不断增加。了解自闭症的发生发展进程,内在的生物化学及脑机制,更好地控制预防已成为研究人员的重要任务。

关于自闭症的前期研究多为行为学研究,并没有深入到脑结构层次,从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儿童的成长发育早期,我们很难看到他们稳定的发育特征,而可靠的自闭症诊断通常需要各方面行为发展趋于稳定才可做出,但这时可能已错过了他们最佳的发育时期,所以我们要找出他们发展异常的脑区和神经病理机制来揭示其内在机理,从而更好地服务于预防与诊断治疗。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研究者越来越多地运用EEG(脑电波)、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DTI(弥散张量成像)、fNIRS(近红外光学成像)等科学技术来协助对自闭症脑结构功能的探寻,其中fMRI的贡献比较大,为我们对自闭症脑层面的认知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近年来fNIRS的使用则让我们从相对封闭的实验研究阶段走向人际互动阶段,使研究更符合自闭症的特点,从而增加了其生态效度。

研究人员试图用一些理论来解释自闭症谱系障碍是如何在不同人群中表现出来的,如“弱中央统合模型”“心理理论模型”“镜像神经元系统模型”。但多年的研究发现,自闭症是高度异质性疾病,研究人员并未找到确定一致的原因来解释这一疾病。近年来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自闭症患者在部分脑结构上与正常个体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区域主要包括额叶、颞叶、额颞环路、额叶小脑环路等。这与行为学研究测量患者头围取得的结果一致。

在脑功能连接方面,与正常人相比,自闭症患者在不同脑区间存在近距离连接过度,而远距离连接不足的问题。这些脑功能连接异常的情况可能会导致患者不同脑区间的信息统合能力异常,以及协调能力变差,全脑连接分散,并最终导致患者在心理与行为结果上的异常表现,出现自闭症状。这些研究结果在脑电波(EEG)的研究中也得到了证实。这些相对一致的脑结构及连接异常为我们初步揭示了患者的脑与正常人脑的差异。

以上就是自闭症的神经机制,由99自闭症网为您整理。

-------------------------------------

特此声明:本网站中的所有文章均由自闭症专家、医生、康复机构、特教老师、自闭症孩子的家长原创,或其他网站授权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客服或注明出处。如果这些文章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

http://www.99zbz.com

您好!请登录

点击取消回复

    个人中心我的 分类 购物车 我的足迹足记

    在线客服x

    客服
    回到顶部

    购物车

    X

    我的足迹

    X